【方劑名】茵陳蒿湯,出自《傷寒論》
【組成】茵陳六兩(18克);梔子十四枚(9克);大黃去皮,二兩(6克)。
【用法】上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煎茵陳,減六升,內二味,煮取三升,去滓,分三服。小便當利,尿如皂角汁狀,色正赤,一宿腹減,黃從小便出也。
現代用法:水煎服。
【功效】清熱,利濕,退黃。
【主治】濕熱黃疸。一身面目俱黃,黃色鮮明,食少嘔惡,腹滿便秘,小便黃赤,舌苔黃膩,脈沉數。
【方解】茵陳蒿湯證為濕熱交蒸,熏蒸肝膽,膽汁不循常道,滲溢肌膚所致。癥見一身面目俱黃,黃色鮮明;濕阻中焦,氣機不暢,故食少嘔惡,腹滿便秘;濕熱內郁,決瀆失職,則小便黃赤;舌苔黃膩,脈沉數,均為濕熱之征,治宜清利濕熱退黃。方中重用茵陳蒿為君藥,清熱利濕退黃,為治療濕熱黃疸要藥。臣以梔子清利三焦,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;大黃瀉熱通便,使濕熱之邪隨大便而下。三藥合用,以利濕與泄熱相伍,使二便通利,前后分消,濕熱得行,郁熱得下,則黃疸自退。
【臨床運用】
1.用方要點:本方善能清熱利濕退黃,為治療陽黃證的主方。以一身面目俱黃,黃色鮮明,舌苔黃膩,脈沉數為辨證要點。
2.現代運用:茵陳蒿湯常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、膽囊炎、膽石癥、鉤端螺旋體病等引起的黃疸,屬濕熱內蘊者。
【使用注意】茵陳蒿湯藥性寒涼,寒濕黃疸(陰黃)不宜使用。
【方歌】茵陳蒿湯治黃疸,陰陽寒熱細端詳,陽黃梔子大黃入,陰黃附子草干姜。
最近更新時間:2021-09-05